一、投资运行整体情况
全市投资增速呈现高开高走,数据平稳小幅波动。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以下简称“投资”)同比增长43.5%,较1-5月提高4.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各月累计增速在39.2~43.5之间波动,波动幅度为4.3个百分点,在各项促投资政策效应下,至6月实现43.5%最好增长水平。
全市投资增速快于全国、自治区,横向对比位次前移。上半年,全市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国、自治区39.7个和9.0个百分点。从全自治区地市看,全市投资增速仅低于鄂尔多斯市和阿拉善盟,在全区12个盟市中位居第3位,较1-5月前移3位。
(一)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8.9%,下拉全市投资1.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2.6%,较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9.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3.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41.7%,较上年同期提升1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1.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55.7%,较上年同期回落13.0个百分点。
(二)从领域看。三大领域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0.8%,拉动全部投资增长8.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21.0%;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9.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4.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43.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5%,下拉全部投资增速3.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22.4%。
(三)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69.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2.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54.3%;民间投资同比下降4.5%,下拉全部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其占比从3月末44.5%逐月下滑至6月末34.3%,下滑10.2个百分点,需引起重视。
二、投资运行特点
(一)投资先行指标增势较好。一是,全市本年到位资金同比增长44.7%,较前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5.6%,国内贷款增长3.9倍,利用外资增长1.1倍,自筹资金增长26.9%。二是,截至6月末全市施工项目635个,同比增长33.7%,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33.8%。三是,上半年新纳统入库项目288个,同比增长15.2%,本年新入库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4倍,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7.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33.5%。鑫环硅能10万吨颗粒硅项目、托电长输供热管网等新纳统重点项目,逐步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投资活力持续增强。
(二)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拉动。随着我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补短板惠民生效应凸显,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夯实了高质量发展根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2倍,高于全市投资76.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4.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3.5%。托电长输供热管网、新机场、S43机场高速、三环快速路、远景新能源、大唐新能源、各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项目的有序实施,对全市投资增长形成强有力支撑。
(三)工业投资提质增效。近年来,全市上下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9.0%,高于全市投资85.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3.7个百分点。其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传统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9倍,高于工业投资增速468.9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投资548.1个百分点,占制造业投资比重52.5%。以单晶硅、多晶硅、新能源电池及提质增效项目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四)新能源产业投资进入新阶段。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紧扣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新能源产业投资。呼和浩特市源网荷储、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加速推进,新能源材料及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能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上半年,全市新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9倍,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8.8个百分点;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倍,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6个百分点;清洁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3倍,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4个百分点。以中环、鑫环、远景新能源、大唐新能源、中锂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五)科技兴市全面深化。近年来,全市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迈上新台阶,信息通信水平全面提升。现已建成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基本实现全市各旗县区、重点园区等5G网络全覆盖。上半年,全市以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倍,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85.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0个百分点。以中国银行总行金融科技中心、中国农业银行数据中心、电力集团A级大数据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东方国信工业互联网北方区域中心项目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三、投资结构需持续优化,部分存在问题仍需关注
(一)制造业投资贡献亟待提高。随着我市重点制造业项目如久泰煤制乙二醇、中环五期扩能、伊利液奶等项目相继投产或处于收尾阶段,且目前少有大型制造业投资项目接续,制造业投资对全市投资的拉动作用相对其他领域较弱。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21.0%,低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40.8%,低于全市投资2.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7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拉动作用不强。
(二)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较低。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市投资18.2%,同比增长3.2倍。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占全市投资11.0%,同比增长5.9倍;高技术服务业占比7.2%,同比增长1.7倍。虽然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较高,但其在全市投资中占比较低,目前无法弥补其他投资短板对全市投资的下拉作用。
(三)涉农领域投资降幅持续扩大。随着我市高标准农田和大型牧场项目以及伊利液奶和奶粉项目的陆续竣工或接近尾声,且目前新开工大型投资项目接续进度较慢,全市涉农领域项目投资降幅持续扩大。上半年,涉农领域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3.0%,低于上年同期3.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3.4%,降幅较1-5月扩大8.1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2.2个百分点。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力持续减弱。2022年以来,随着全市房地产市场的逐步萎靡,受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全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进度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正转负,且降幅持续扩大。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5%,降幅较1-5月扩大7.5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3.0个百分点,降幅和下拉作用持续扩大。
(五)大型项目储备不足。全市1027个基建项目中,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78个,占全部项目比重仅为7.6%;本年新入库288个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占比5.2%,且新入库项目中50亿元以上特大型投资项目仅有4个,新入库项目中大型储备项目较少,未来能形成的有效投资有限。
四、建议
(一)充分激发基础设施“稳投资”作用
在现有基础设施投资大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应将基础设施投资向居民生活、工业园区环境、新型基础设施等方向倾斜,建设更好的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不断吸引高端人才和大型项目入驻青城。
(二)持续激发实体经济投资活力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我们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个着力点,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进一步贯彻落实鼓励实体经济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服务和引导,特别应积极扶持实体经济中民间投资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促进资本向新型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向倾斜。
(三)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夯实产业基础
项目入库是源头活水,没有项目就没有投资,深入谋划项目,做强项目库。按照适度超前规划投资的原则,紧盯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导向,结合“十四五”规划,关注“短板”和“弱项”,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解决供需矛盾。同时积极围绕我市“六大产业集群”,以乳业加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产业为核心,尽快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工业项目、民生服务项目。
(四)强化房企支持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鼓励金融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运用合理的内审和风险评估机制,适度下调购房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实行更加优惠的税费政策;优化房产资源属性,鼓励刚性和改善型购房需求,提振消费者购房信心,释放房地产市场现房存量,缩短房企资金回笼周期,减小房地产开发风险,提高购置土地利用率,确保房地产开发项目早落地、早完工。
Copyright © 2019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统计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00015
技术支持:内蒙古凌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